{{ $t('FEZ002') }}資源整合組|
期刊論文 | |
刊名 | 教育脈動 |
---|---|
專輯名稱 | 原住民族教育 |
卷期 | 0:16 |
篇名 | 社區產業文化特色課程規劃 |
作者 | 呂翠鈴;吳景州;張碧華;劉從義;陳秀玲;羅國基;林逸松;李哲明 |
出版/發行者 | 國家教育研究院 |
出版中心 | 教育資源及出版中心 |
出版日期 | 2018/12 |
出版地 | 新北市 |
出版國別 | 臺灣 |
關鍵詞 | 社區產業文化;特色課程 |
章節標目 | 壹、前言(頁1);貳、社區產業文化特色課程(頁1-3) |
授權狀態 | 已授權 |
呂翠鈴1吳景州 2 張碧華3 劉從義4 陳秀玲5 羅國基6 林逸松7 李哲明8
壹、前言
面對社會多元的發展與時代浪潮,人民對教育的期待不同,加上國內少子化的衝擊下,學校教育勢必需更加活化與精進;同時學校是社區的一部分,地方文化產業亦是學校辦理實驗教育的良好素材。是以,規劃社區產業文化特色課程來成就每位孩子,達到全人教育的目標。
貳、社區產業文化特色課程
一、理念
(一)學生主體: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創新學習:走出學科框架,翻轉學生學習型態,激勵學生學習熱情,提升學習力。
(三)在地認同:認識、了解、接納、尊重在地文化,培養人親、土親在地化。
(四)社區總體營造:建構共享、共學、共好的優質社區文化。
(五)產業創新:活絡在地產業,提升產業價值,促進人才回流。
(六)家長教育選擇權:提供不同教育型態,提供家長多元選擇,以達適性發展之目的。
二、行政
(一)課程規劃小組:由校長召集,成員包括教師代表、家長代表、社區代表、行政人員代表及專家學者,定期研討訂定課程內容與架構,並適時檢討修正。
(二)專業社群:教師組織教學專業社群,凝聚共識建立發展願景,形成共同的信念,轉化為持續關注學生的學習的具體行動。
(三)溝通平臺:舉行課程說明會,進行親師互動及理念溝通;成立教學工作坊分享彼此心得意見交流;辦理課程論壇研討;提供建議與策略。
三、課程
(一)解構課程
社區產業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資源;社區產業文化氛圍,更是社區全體居民共釀共享,並且對全體居民產生影響,這其中當然也包含了學校在內。所以,如何將社區的產業及其形塑的文化納入課程教學中,讓學習可以更貼近孩子的生活,產生具體而微的影響,是學校無可忽視的一環。
現行教育體制內的課程綱要係全國統一,並未也無法針對不同環境及地方特殊性提供能力指標的訂定與課程內涵。因此,當實驗教育希望能提供另一種不同的教育思維與樣態時,對現行課程進行解構,再建構,以納入社區產業文化的課程內容,來呼應預定實施的實驗教育的理念或原則,是進行實驗教育時必要的作為。
(二)建立課程模組
現行課程綱要以領域劃分學習的內容,雖有參考學生身心不同發展階段編擬,但仍是以領域學科本身的結構做拆解編排為主,且各領域訂定的能力指標,在教學現場也常發現有重複或疊床架屋的現象。尤其社區產業及文化,就在學生的生活與環境中發生,回歸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思維,回歸教育即生活的理念,建構社區產業文化課程教學模組,如:主題、經驗或關聯等,讓學習生活化與意義化,有助於培養學生對社區的認同與愛鄉情懷。
四、師資
(一)來源:依教師專長配課排課,探訪社區耆老、專家學者及傑出校友協助教學。
(二)專長調查:調查校內外師資專長,建立教學人才庫。
(三)專長培訓:
1、建構師傅制度,培養教師專長。
2、鼓勵教師參加學分班進修,輪調擔任協同教學者。
3、透過教師觀察,促進教學相長。
五、資源
(一)學校:學校透過盤整內外資源與人力,更新軟硬體,提升行政效率和教學效能,以發展特色與扎根教學,再創高峰。
(二)社區:面對少子化的影響,結合社區資源,透過走訪踏查及資源運用等方式,發展具社區產業文化特色課程之實驗教育,是許多中小學校可思考的永續經營途徑。
(三)產官學:學校與地方產業、行政機關及學者專家合作,實行產官學三者結合的資源體制,藉由實驗教育課程實施,以滿足業界需求,結合政策及學術界專業指導等方式建構三贏的契機。
六、評鑑
(一)內部評鑑:校內夥伴針對學校與社區的需要性,在課程目標、學習經驗、教材組識及課程實施的適切性上,以回饋、修正、調整的方式,讓學校課程不斷改善,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二)外部評鑑:機關、專家、學者與地方耆老等,以滾動改進評鑑方式,提供學校人員支援及精進意見,並省思學校與社區現在與過去之間的異同處。
七、成效
(一)激勵學習熱情:透過結合在地產業與文化課程,發掘自我潛能,適性實踐自我理想,肯定自我,點燃學習的熱情。
(二)提升學習成效:特色課程規劃,讓學校及社區異業文化等進行策略業盟,提供學生多元學習與展能機會,提升學習成效。
(三)精進教學:師生共學、社區參與,共同規劃與實踐特色課程,藉由共備、觀課、議課歷程,精進教學。
(四)文化深耕與傳承:實驗課程在地化,強化學生對在地文化與產業的認知與認同,鼓勵學生勇於參與、樂意推動,實際達成深耕與傳承的責任。
(五)產業活化:實驗課程能鼓舞人文關懷,建構在地文化價值,提升產業生產能量,從認知情意技能三方活化產業。
(六)人才回流:實驗課程能凝聚社區共存共榮意識,共同投入復甦產業轉型升級,文化保存並復興,培育在地實踐社群、學習型組織,吸引人才返鄉貢獻所學。
{{ $t('FEZ003') }}2018-12-06
{{ $t('FEZ014') }}9999-12-31|
{{ $t('FEZ005')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