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2') }}資源整合組|
即將於今年8月正式上路的十二年國教課綱,規定國小學生需從本土語文(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族語等)及新住民語文中,任選一種必修,每週一節。國中和高中階段則列為選修,依學生需求於彈性課程開設。
屏東縣萬巒國小身處「六堆」的「先鋒堆」,95%的學生是客家人,學校推動客語教學不遺餘力。同樣是客家籍的校長陳志寧,與家長都直接用客家語溝通,讓學生耳濡目染,不畏懼在校園內開口說客家語。
陳志寧表示,推動本土語言教學,最難克服的不是教材、經費,而是老師的心態。現在的老師,從小接受國語政策教育,較不敢嘗試本土語文,也擔心教太多,會影響一般科目的學習表現,成績下滑導致家長抗議。
然而,萬巒國小嘗試用客家語、國語「雙語」教數學等科目,卻發現學生學習表現沒有下滑。萬巒國小教師鍾麗芬推測,年輕孩子在語言轉換上,腦筋比較靈活,聽久了就會習慣。比較麻煩的是一些專有名詞,老師備課時要先查好客語的說法,多用幾次增加熟悉度。
高雄市那瑪夏國中推動原住民族語教學,校長洪自強表示,本土語言在國小是「必修」,國中則是「選修」,學校在說服家長上,必須下一些功夫。
洪自強表示,那瑪夏的孩子國中畢業後,就得到「平地」的高中職就讀,因此國中是最後學習母語的機會。學校在策略上,鼓勵參加族語認證,以便爭取升學的加分,另外也要確保基礎學科的表現不會下降。
洪自強也提到,那瑪夏學生分屬布農、拉阿魯哇、卡那卡那富3族,算是比較單純,有些學校學生可能要選7、8種語言,師資和課程的調配上會困難,希望制度上能更有彈性。
教育部參事邱乾國表示,本土語言的學習除正規課程外,也透過「夏日樂學計畫」,鼓勵學校利用寒暑假時間,以活動的方式開課,一方面讓假期學習不中斷,一方面因課程安排較輕鬆活潑,也可藉此提升學習動機和興趣。
{{ $t('FEZ013') }}
{{ $t('FEZ003') }}2019-02-11
{{ $t('FEZ014') }}2019-03-13|
{{ $t('FEZ005')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