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從前,還在師專就讀的黃俊傑,他的夢想並不是做校長,應該說,身為師專生的他,一開始,連做老師的興趣都沒有。
直到有一天,他去看了一部電影,那是一部關於張箭、鄧玉瑛兩位老師,因重視偏鄉孩子的受教權,不畏強颱來襲、溪水暴漲,冒險渡河不幸罹難的故事。看完電影,黃俊傑走出戲院,腦中飛機轟炸般盤旋著一個問題:「教育,到底是一份什麼樣的工作,竟足以讓人為孩子捨身?」
當時,黃俊傑沒有答案,因為師專畢業在即,正為渺渺前途憂心,時常聽聞同學們綢繆未來,他們大多打算畢業後教個幾年書,便立刻轉業,去做一份更有前途、有發展的工作,這是當時許多人的想法,也是黃俊傑的想法。
到底什麼是前途?黃俊傑思考著,電影《箭瑛大橋》中的兩位老師,或許從未思考過自己的前途吧,他們只是很單純的以孩子的需要為重,「而教育,或許就是這樣一份工作!」
畢業後,黃俊傑被分發到彰化的偏鄉國小服務,他看到許多弱勢家庭的孩子,因缺乏家人鼓勵與支持,大多對讀書、學習提不起興趣,促使黃俊傑反覆思考,怎麼做才能讓孩子產生學習動機呢?
他想起小時候,課堂上同學們若表現的好,老師會以說故事獎勵大家。只見一則平凡的故事,在老師的口中,瞬間化成了一部有聲音、有表情,充滿想像張力的動畫,故事中埋藏著隱喻,隱喻中堆砌出深遠的教育意義,帶領孩子走進一座名為「思考」的寶藏山,學習成為更好的人。
箭瑛大橋的故事,曾經深深撼動黃俊傑,他相信,一則好的故事,加上好的演繹者,必然影響孩子的未來。
黃俊傑很羨慕那些會說故事的人,但他生性害羞、表達能力差,總是把一則好故事,說得很冷。當老師之後,說話的機會多了,表達能力變好了,但黃俊傑發現,自己有說教的毛病,學生聽了兩三句就開始分心,始終達不到功效。於是,他開始訓練自己說故事,把想對學生說的話放在故事裡。
他從「小故事大道理」一類書籍中找靈感,生活趣聞、新聞事件、電影、小說,都蒐集成為故事分享。「龜兔賽跑」適合低年級小朋友聽,高年級來聽可就要翻白眼了,不同年級、年齡、性別、場合,信手拈來,他都有不同的故事可講。
他說,說故事的時候,不能只照本宣科,要有表情、動作、情緒,有高低起伏、有互動回應;故事內容要有梗,結局要引發孩子思考,甚至帶領孩子故事接龍,以培養創造力;然後開放上臺分享,以培養發表力。
擔任土城國小校長後,黃俊傑開始在朝會中對學生說故事,後來,轉任安慶國小校長,無意間聽到一位土城國小的轉學生對媽媽說:「好棒喔,我轉到黃校長的學校來了,以後又有好多故事可以聽了,他說的故事很有趣!」黃俊傑聽了好高興,原來小朋友都如此認真聆聽著他說的故事。
藉著故事,黃俊傑希望讓人看見他的真誠,聽見他的提醒與鼓勵,他不只和學生說故事,也時常和老師、家長們說故事。說「雁行理論」,強調團隊合作的重要;說「快魚法則」,闡述學習速度是致勝關鍵,「話語有時像把刀,會傷人,影響關係;若透過故事來闡述一份道理,道理就變得溫和可親,可以被接受了。」
現在,這位自認拙口笨舌的黃校長,已可說得一口好故事,校際間傳稱「最喜歡講故事的校長」,他喜歡這個稱謂。「其實,每次上臺前還是會很『挫』…..」,雖然緊張膽怯,但講著講著,害羞的校長,會變成生龍活虎的演員,賣力演繹每一則生動情節,因為臺下有一群仰著小臉,專注聆聽的聽眾,為了他們,校長樂做一位最用心的說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