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機關: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聯絡人:翁嘉聲
聯絡資訊:27256340
單位:臺北市立五常國民中學
地址:臺北市中山區復興北路430巷1號
聯絡人:教務主任 陳瀅如
連絡電話:02-25014320轉301
傳真號碼:02-25098575
【發稿日期】107 年 9 月21 日
從無到有 自製三弦琴 學生:這樣學自然更有趣!
五常國中「跨領域美感教育實驗課程」- 「製琴 ‧ 傳情」成果發表
校長:以學生為中心設計課程 培養專注力 解決問題能力
五常國中八年三班20多位學生拿著自己做的三弦琴,學習定位音階,在老師指導下,彈著五月天「擁抱」的副歌,這是音樂課?生活科技課?還是理化課?
在夏末初秋的午後,音樂老師柯懿芹教同學如何利用畢氏音高定理定出音階,即使似懂非懂,20多位同學彈奏五月天「擁抱」副歌30多個音時,每個同學是第一次在自己做的琴上彈出流行歌的旋律,大家都很認真重複練習。
這是五常國中結合「生活科技/音樂/理化」的跨領域美感教育實驗課程,803沈同學說:「用自己做的琴彈音樂,超有成就感的!用這種方式學理化的聲波理論,更有趣!」
推動跨領域相關課程有四年經驗的五常國中校長黃桐良指出,不論是跨領域美感教育課程或其他跨領域課程的推動,需要有領頭羊的老師,幾位老師因個人理想、志同道合、一起努力;大家先分工再合作,他以「雁行理論」來比喻老師在跨領域課程時的分工與合作,他說,就像大雁遷徏過冬時,互相扶持、輪流領導,跨領域課程的設計與執行,需要老師間互相鼓勵、輪流領導。
黃校長強調,「跨領域美感教育實驗課程」整個設計過程,是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設計,以手作、體驗、跨領域教學,培養學生對於美感的鑑賞能力,最主要是要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發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新課綱強調的核心素養。
至於同樣是製作一把木琴,工藝課和跨領域美感教育課有什麼不一樣?協調主導五常國中跨領域美感教育課程「製琴‧傳琴」的生活科技老師兼教務主任陳瀅如表示:非常不一樣。單科學習比較片斷,較少與生活連結;跨科的主題式學習讓同學自己思考、創造,與生活有連結。他們會記得從一塊木板跨科設計、加工,從無到有,擁有和別人不一樣、獨特的一把琴,經由實作得來的「我可以」是教育過程中最珍貴的產物!
因應12年國教課綱,在七大領域中,把生活科技和資訊科技獨立成為科技領域,全國很多學校都在趕建或改善生科教室,但五常國中目前擁有完整生科教室教學設備,做好因應新課綱的準備,陳瀅如老師指出,12年課綱強調跨領域、生活化,生科教室設備完整,更有助於生活科技與其他科目跨領域及共備。
進行相關跨領域教學課程有四年經驗的臺北市立五常國民中學,開發融合「生活科技/音樂/理化」的「製琴‧傳琴」跨領域美感教育實驗課程,備受好評。全校同學,七年級下學期由生科老師教導完成親手製作、創意感十足的手工三弦琴,八年級上學期就由理化老師、音樂老師教導聲波原理及音階定位、彈奏等。
正在學吉他的鄧嘉瑩說,喜歡這把自己做的琴,因為有不同的結構和想法,是自己獨有的;拿著小小黑黑、非常時尚感的木琴的葉豐廷則表示,「製琴‧傳情」比一般的課好玩、有趣,他喜歡可以自己動手做,而且不是套件包組裝而已,真的自己設計自己鋸切;沈柏維則說,自己做琴,很有成就感,這樣上自然、理化課更有趣!
上一般音樂課和跨領域美感教育課有什麼不同?本身是吉他演奏家的柯懿芹老師表示,如果是自己的科目,不用考慮其他老師;但跨領域課程,是主題式教學,老師們要花比平常更多的時間備課,也要協調上課的進度;而對於學生來說,她認為,學生喜歡動手創作,上課會更專注。
至於什麼是美感素養?她認為是鑑賞能力的培養與發展,人工智慧時代,人類的能力很多能被智慧機器人取代,但「美感」是人類獨有的能力與素養,是智慧機器人無法取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