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國教署昨(17)日在教育部舉辦「本土教育會第6屆第2次會議」,針對本土教育的實施進行討論交流。會中,葉俊榮部長表示,在地化,是國際化的基礎,對於腳下所踩的土地,越了解、就會越有信心、越能完整呈現在地文化的豐富性,就能夠在國際上越有底氣。各個地方在地的主張代表的是非常精彩多元的臺灣,要如何內涵建構、內涵扎根,同時也是信心建構,讓它能夠走向國際,這是推動本土教育的過程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基於關懷、認識有關本土的自然環境、文化的傳承及社會關係的發展,期望使國民認同本土的價值,進而「立足本土、放眼國際」,與世界互動、交流,以豐富全人類的文明及文化的內涵,是推動本土教育至為重要的目的。
教育部於91年成立「本土教育會」以規劃未來推動本土教育方針及策略。為求更進一步落實本土教育,幫助學生習得生活化與本土化的課程內容,以及喚起國人愛護本土、關懷本土的態度,建立正確的本土認同,因此針對本土教育內涵、本土教材之發展、課程運作與教學方式以及提升國人對於本土的重視等層面,進行討論。為此,由本土教育會之各界學者專家分為教育政策、資源建置、人才培育組、推廣行銷組等四組,針對以上議題進行有系統、深入且全面性的釐析探討,進而提出具體提議,作為政策制定之重要方向與本土教育實施之參考。
本次會議在過去本土教育推動之基礎下,討論本土教育實施方案草案、並提供教學資源如編修「臺灣小故事101」、研發佈置各領域表現傑出在地人物之典範事蹟所需之教材與教學設計等,以及本土教育師資朝向專業師資培育並鼓勵各地方政府積極辦理本土語文正式教師甄選,強化本土教育與文化資產研習交流活動。本土教育未來將以多元策略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為核心,認識家鄉、愛護家鄉為目標,結合生活體驗,深化認識臺灣,喚起社會大眾對於本土教育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