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林高中人文社會專班40位同學,運用18堂課,親自踏查樹林在地的44個歷史地點,製作成「樹林吻事地圖」,從即日起到11月底樹林高中文社會專班將他們辛苦完成的作品,展出在樹林火車站
「樹林文史地圖」展區
你有聽過「群眾自製地圖」嗎?樹林高中人文社會專班40位同學,運用18堂課,親自踏查樹林在地的44個歷史地點,製作成「樹林文史地圖」,從即日起到11月底樹林高中文社會專班將他們辛苦完成的作品,展出在樹林火車站,讓更多人可以接觸到不為人知的在地史實。樹林高中校長呂宏進期望樹林的孩子可以透過樹林文史地圖,多多親近鄉土。
「樹林文史地圖」,這門課本課程由歷史、地理、國文、美術四位老師跨領域協同指導,課程的核心價值是期待學生懂得在地、關懷鄉土。學生們要從實地踏查、人物訪談、相片拍攝、主題設定、文案書寫、景點介紹,到影片錄製,製作QRCode等一路學習。
負責老師雷秀慧表示,只要看到學生的記錄,不論是拍下的,還是寫下他們所看到的,都能感受到學生們用心學習的歷程。孩子們來到高中就讀,他們未必是在地人,但是希望學生除了來樹林高中就讀外,更能與在地產生連結。
雷秀慧老師也說,樹林文史地圖的執行,不僅是讓孩子與土地間的連結緊密,更讓他們透過書寫踏查經歷,懂得反思。像是學生有提出,經過踏查才發現樹林原來有史前遺跡,但是為了保存卻都放在十三行博物館,讓樹林變得沒有在地能展現的特色,應該把這些文物回歸樹林,聽到這樣的反饋,就可以知道用心編排的課程,真的能激發孩子去思考。
踏查潭底地區的施晴同學說明,自己雖然是在地樹林人,但如果沒有踏查,自己也不會知道原來曾經的樹林因為因地制宜的水源,而生產了豐富的藺草,這項資源可以拿來製作成草鞋、草帽,而後因工業化時代的演進,讓這項手工藝逐漸失傳。
施晴同學也說,有幸訪問到編織藺草的最後一位傳人—賴阿玉的奶奶,能嘗試紀錄,把故事告訴更多人是自己在經歷這堂課後,心中冒出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