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2') }}資源整合組|
2018-11-30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十二年國教新課綱明年上路,年輕作家朱宥勳和學者楊翠、國文老師陳茻、出版人劉定綱等十多人,首度投入高中國文教科書的編製,創新以學生為主體、採取同心圓模式,由與學生相關的文章開始讀起,再進入社會和未來,讓高中國文教科書會呼吸、有生命,選材上貼近學生,例如納入年輕作家湯舒雯的高中得獎散文〈初經.人事〉,第一本教科書目前送審中,最近已成功募集第一個百萬元經費。
東華大學教授楊翠等十多人成立「深掘國文行動聯盟」,採小額募款方式,讓認同他們理念的民眾,可以參與國文課本小革命的催生行動,預計募資八百萬元,出版高一到高三教科書和評量各六冊。
國文老師陳茻表示,網路時代學生思維變化快速,課綱和老師已在與時俱進,改變最小的是教科書,國文課過往被當成道德課、搞聖人教育,還援用民國五十年代的黨國體制教材,以士大夫思維、傳統忠孝禮義等作核心思想。
朱宥勳直指,過去到現在的國文課本「很難看」,國文和文學也變成兩件事,深掘萌的新課本好看好用好教,成為老師和學生最好的「討論媒介」,每課聚焦一個主題,課文下方放的不是註釋,而是提問,以詩人向陽的〈立場〉新詩為例,詩作下方有五個提問,要學生讀完詩後,改寫為兩段散文體的文字,也要學生思考為何是望著「飛鳥」,試著換成別的動物且說明用意等。
以往國文課本只看過去,新課本有過去、現在和未來,古典文學放在當代要如何解讀?各國文章要如何用台灣在地視野去觀看?課文如何與學生自身相關?例如現代文學選了作家湯舒雯獲全國學生文學獎高中組散文首獎作品〈初經.人事〉,討論女性生理期的身體經驗,心情上從認識自己、接受自己到愛護自己。
新課本也選了台灣新一代劇作家簡莉穎的作品,選了作家焦元溥訪談古典鋼琴家的文章等,每課的延伸閱讀更寬廣,包括歌詞、動畫、電影、漫畫、遊戲等各種文化創作,課本插圖則和年輕插畫家合作,每課最後有寫作練習,邀學生依課文寫作手法練習寫文章。
朱宥勳表示,從高一開始接上大考,新課本不教文章,教閱讀理解和寫作,「大考改革方向正是新課本的堅強後盾」。
{{ $t('FEZ013') }}
{{ $t('FEZ003') }}2018-12-04
{{ $t('FEZ014') }}2019-03-04|
{{ $t('FEZ005')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