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2') }}資源整合組|
「隨著蔣勳低沉的嗓音,楊牧、黃春明、陳育虹等詩人一行行描繪島嶼的文字,緩緩地在空白的投影背幕中浮現,如長軸畫般悠悠捲動。影像中因排版所產生的字句間距,時而停頓,時而流暢,宛若詩人的呼吸與語氣,也如劇場中被舞者的移動所拉開又聚合的空間‧‧‧。」
上面是改寫去年11月刊登在「表演藝術」雜誌」上的一篇文章,介紹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與其舞作「關於島嶼」,除非對舞蹈特別有興趣,否則一般高中生大概都沒讀過這篇文章;對於大名鼎鼎的林懷民創作歷程、與得過很多國外大獎的「關於島嶼」,恐怕也是一知半解。
不過,在大考中心最新公布的5份國文研究用試卷中,這篇文章不但被引用,且設計成同時考選擇題與非選擇題的「混合題型」,要考生回答林懷民3個不同時期的舞作與布景文字的關係,頗具鑑別度,很多高中生看到題目可能會傻眼。
這是為了配合高中新課綱明年上路、目前國三生111年升大學適用而研發的大考國文新題型。研究用試卷不只出現談舞蹈的文章,還引用「音樂認知心理學」、迦太基王國興亡史、人工智慧(AI)等結合文史哲、藝術、甚至科學的長篇文章,和早期聯考時代的國文考題,完全迥異。
教育部課審會去年審議12年國教國文新課綱時,因高中白話文、文言文比率之爭而鬧得滿城風雨,最後翻案,將文言文占45%~55%,下修為35%~45%。不過,未來國文教學、考試,不只文白比改變,強調跨學科的素養導向,更增加難度,告別「背多分」。
大考中心日前舉行111年命題精進相關研討會,大考中心主任劉孟奇表示,配合高中新課綱108學年實施、111年首度用新課綱命題,未來學測和分科測驗(現行指考)國文科有重大變革,除現行獨立施測的「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國寫),未來國文科還將採取混合選擇題和非選擇題的題型,且「卷卡合一」,不再分答案卡和答案卷,可在答案卷卡的表格或圖形上直接作答。
台師大國文學系教授李清筠在研討會中報告指出,未來閱讀理解是國文「核心素養中的核心能力」,今年起配合國寫施測,國文科(選擇題)增加長文閱讀題,並納入跨領域、圖表等多元閱讀素材,強化檢核考生擷取訊息、統整解釋、反思評價等不同層次的能力。
111年起研議增加的混合題型,評量高強度的閱讀理解或表達能力,也更能評量學生統整、歸納、說明、分析的核心能力。但相較於國寫,混合題型的答案較明確、答題字數也較少。
高中師生都很好奇,新的題型到底怎麼考?應如何準備?大考中心近日陸續公布5份研究試卷,但強調後續仍會調整修改,預計明年公布「考試說明」,包括測驗目標、測驗內容、試題舉例,明年下半年至後年上半年公布「參考試卷」,才是最終定案的題型。
板橋高中國文老師官廷森指出,根據大考中心公布的研究試卷,未來命題可歸納出四大特色,一是命題情境化,不管引用文言或白話文,常有個情境的故事,例如有一題組同時引用世說新語和魯迅講竹林七賢的文章,要考生瞭解魏晉南北朝的時代背景。
第二,是強調整合運用的能力,非選、選擇題混合考,考生要真的讀懂文章,更無法瞎猜,但非選偏重只要寫約10-40字的簡答題,且會有提示,官廷森舉例,研究試卷有一題引用2015年一篇現代小說,把超商搶匪比成鬼,要考生從文中找出兩處描寫搶匪呼應鬼的什麼特色,就有圖例:半夜搶超商,對應鬼的「倏忽出沒」。
三是未來命題更強調跨領域、跨學科,且會引用時事文章,例如研究試卷有一題改寫李開復、王詠剛的書《人工智慧來了》,問考生:假如你是一位出版社編輯,以「人工智慧來了」為標題,請從下列四個標題文字,選出一個最適合的選項,並說明選擇的理由(建議作答20-30字)
(A)人類生命意義將要全部被改寫
(B)用樂觀的心態繼續走向新世界
(C)機器自動化勢必取代所有工作
(D)更應重視科學思想與技術教育
第四,官廷森說,未來國文考題更要檢視學生表達、說明的能力,要能統整、分析、歸納長文,再言簡意賅寫出重點,例如讀完一篇北非迦太基王國的興亡史,考文中提到:希臘人形容迦太基人是「為了搬運燒洗澡水的木柴而弄得灰頭土臉,卻始終沒去洗澡的驢子」,這意謂在希臘人眼中,迦太基人具有怎樣的生活態度?(建議作答約10字)」
官廷森提醒未來考生,因應新型國文考題,平時一定要多讀、多寫,「不只眼到,手也要到」,念書時要隨手做筆記、摘要、能快速抓到重點,才能拿高分。
{{ $t('FEZ013') }}
{{ $t('FEZ003') }}2018-12-14
{{ $t('FEZ014') }}2019-02-14|
{{ $t('FEZ005')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