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2') }}資源整合組|
少子化趨勢中,實驗教育逆勢成長。實驗教育三法一O三年通過後,近年國內實驗教育校數和學生數大爆發,一O七學年參與實驗教育的學生數一萬三三三六人,是四年前五千多人的兩倍多。學者分析,體制教育讓家長不滿、失望,導致有強大推力,但也有學者提醒不該讓實驗教育成為解救教育的萬靈丹。
此外,教育部近日也修正公布「學校型態、非學校型態機構實驗教育評鑑辦法」,規定各該主管機關應於評鑑一年前,辦理評鑑協調會,不少實驗學校認為這是「很大進步」,有助凸顯「以學習者為主體」。
參與創辦多所實驗學校的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鄭同僚分析,傳統體系一直是升學導向,特別是中學,仍在「規訓」孩子,越來越多家長認為這是不對的路,形成推力;實驗三法通過後,有了法源依據,原本對體系不滿意或有更多彈性、多元想法的團體或個人,紛紛出來辦學,也形成一股拉力。
政大教育學系教授秦夢群表示,以前若要走另類教育,家長須負擔全部成本,現在很多公立學校變成實驗學校,花費上跟傳統公立學校沒有太大差別,家長會較願意試試看;「政府做球」的影響也很大,地方政府近年多鼓勵辦學有狀況的學校改走實驗教育。
「實驗教育是很誘人的一道菜,但適不適合孩子吃,仍是未定之數。」秦夢群提醒,不要為了要辦實驗教育而實驗教育,也不要把實驗教育當成解救教育的萬靈丹,家長要仔細檢視實驗教育內容,且跟學校積極合作。
台灣實驗教育聯盟法政部召集人魏坤賓說,以目前非營利的辦學型態,實驗教育師資招募與培訓確實辛苦,希望政府對實驗教育師資養成的協助,給予經費支持。
{{ $t('FEZ013') }}
{{ $t('FEZ003') }}2018-10-15
{{ $t('FEZ014') }}2019-01-15|
{{ $t('FEZ005')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