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2') }}資源整合組|
因此作文故事必須很快捉住重點,背景的勾勒儘量精簡,情節的發展詳略得宜,幫助讀者快速理解來龍去脈,才能對事件高潮有足夠的鋪陳空間。至於角色,則必須速寫出人物的獨特性格,為什麼要以此人的故事來呈現主題?必須要獲得讀者的認同,否則就是畫蛇添足。
2015年國中會考的作文題目是〈捨不得〉,許多考生以「捨不得爺爺、奶奶去世」為內容。引起某位教授質疑:「這些平均15歲的考生,真的經歷過祖父母過世的遺憾嗎?」其實懷念至親,是多數人看到〈捨不得〉最真情的聯想,如果情感發自肺腑,即使千萬人都選擇相同的題材,也可以寫出令人感動的佳作。關鍵就在於,能不能從家庭回憶中,選取出最懷念、真摯的那一刻,鋪展出一個有溫度的生命故事,讓讀者能感受到爺爺奶奶的獨特性格,而不是只是一個未曾謀面的陌生長者。《花甲男孩》作者楊富閔筆下的「繁星一姊」,就塑造出阿嬤的明星魅力,觸動讀者自身的生命體驗。
以〈捨不得〉為例,一則寓言故事〈老和尚的蘭花〉,相當適合這篇作文。大意是老和尚養了一盆蘭花,有次遠行將心愛的蘭花託付弟子。小和尚認真負責,卻不慎摔破蘭花,老和尚回到寺廟,見到破碎的瓷盆與枯萎的蘭花,卻一笑置之。小和尚囁嚅的問:「師父,為何不責怪弟子?」老和尚微笑道:「我養蘭花,不是為了生氣。」
「你知道這盆蘭花有多稀有嗎?這點小事也辦不好!」如果老和尚捨不得蘭花,對小和尚破口大罵,他失去的不只是雅趣與修養,更失去一個點化世人的良機。老和尚的智慧語,讓我們體悟到過於執著,反而會失去生命真諦。
這則寓言雖發人省思,但畢竟從他處聽來,隔了一層。如果將故事重新改編,讓它更加貼近生活,會不會帶來更多感動?同學們可以試著將這則故事,結合生命經驗,以第一人稱進行改寫。下一篇文章,我們來挑戰。
{{ $t('FEZ013') }}
{{ $t('FEZ003') }}2018-10-15
{{ $t('FEZ014') }}2019-01-15|
{{ $t('FEZ005') }}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