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法國代表處教育組
法國高中生熱心公益卻對政治無感
2018-09-18,《世界報》 837期 2018-09-20
年輕人並非什麼都不在乎。雖然他們早已喪失對參加政黨或工會的興趣,但還是樂於參與公民生活。法國國民教育評鑑審議會(Cnesco)於9月7日發布的「高中生是否仍願意參與志願服務、公民計畫與選舉等活動?」(Bénévolat, projets citoyens, élections, vie du lycée… : les lycéens veulent-ils encore s’engager ?)報告,肯定了這項趨勢。Cnesco針對1萬6千名國高中生進行學校與公民身分之相關大規模研究,結果將於2019年公布,而前述調查即為此計畫的一部份。
受訪的6千6百位高三生表現一如預期,就是對政治冷感的年輕人。但Cnesco主席Nathalie Mons指出,這些學生對公民參與並非漠不關心。事實上,法國人整體而言早已表現出此種趨勢;他們對政府機關不大信任,也不見得每次都會去投票。三分之二的學生對民主體制信任度不高,僅有37 %「自認有能力參與政治生活」,而表示已經投入政治活動的更只有12 %。
不過,年輕人的確有投身公共活動,只是形式不同。44 %的學生目前正參與或過去曾參與人道或環保組織,而75 %的人表示希望在成年後有參與意願。不過,受訪者表示他們會選擇不定期參與,也不會加入政治組織。比方說,有意願參與工會的高中生只有33 %。反之則有71 %的人表示願意簽署請願活動,62 %願意參與示威運動,58 %願意以抵制商品的方式表達訴求。
與群體生活疏離
然而,有些年輕人並沒有公民參與的意願。事實上,4 %的受訪者(約2萬8千名高中生)畢業後打算完全不參與社會生活。當中最顯著的兩類分別是成績優異的學生以及最弱勢的學生。在學業表現不佳者以及高職生中,都各有11%的人選擇未來不參與社會生活。他們完全不想透過請願、示威或杯葛的方式來抗議體制。而在成績優異的學生中,有12 %的人表示以後完全不想參與社會生活,31 %表示對民主體制「信心低落或沒有信心」。
關於後者的態度,Cnesco提出以下解釋:社會經濟地位高的成年人對體制往往相當不信任,而菁英的前身通常正是成績優異的學生,因此我們或許只是提早在學生身上見到這種趨勢而已。另一種可能,則是過度投入學業以至於忽略其他活動,調查中志願服務經驗較少的正是成績好的學生。
難以促進公民參與的教育體制
學校教育在這方面完全不符期待。首先,僅有56 %的學生表示「完全瞭解與法國相關的政治問題」。高中生的公民常識看來是低於其所接受的公民教育,畢竟法國自小學階段就開始有公民與道德課程,學生總計有12年的相關教育,在歐洲地區中為年份最長的國家。
其次,成績優秀的學生對公共事務興趣低落,是值得正視的問題,而學校應該鼓勵公共參與。Cnesco主張仿效美國高中的「社區服務」制度,在通過高中會考的條件裡加上志願服務時數的要求。此外,學校應可創造更多公共參與機會,畢竟高中是年輕人最初的群體生活環境。不過,只有10 %的高中生表示曾在課業上協助過學弟妹,而參與校刊編輯的學生比例也僅稍微高於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