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2') }}資源整合組|
今年大學申請入學正在進行二階甄試,因首採「5選4」,導致同級分者眾,二階成了決勝關鍵,但不少1、2類組熱門校系二階只採計學測成績、書面審查資料,不用面試和筆試,書審評分標準、占比卻未公開,引發公平性爭議。
二階只看書審的情況往年也有,今年因進入有些校系二階的考生「超篩」,以致爭議更大。不僅如此,補教業者劉駿豪也說,下學年12年國教新課綱上路後,高中生每學期都要上傳學習歷程檔案,是未來升大學的關鍵依據,但學習歷程檔案如何評比,恐同樣與目前書審存在同樣爭議。
今年二階只有書審,且占比與學測各占5成的交大電機系主任陳科宏說,招聯會有提供各校書審資料的評分依據,由各系組依招生需求做微調,例如在校成績、讀書計畫、課外表現等,參與競賽屬國際型、全國型或區域型,得分也不同,但各項占比未開放考生參考。
「我贊成開放出來。」陳科宏觀察,部分考生撰寫書審資料時,因無頭緒,往往把一大堆學經歷塞進來,但很多可能與評分細項無關,「寫了也沒用」,未來若能明列書審評分標準,考生或許能更充分、且適切準備。
劉駿豪還說,往年申請入學,系組可透過總級分篩選,控制1階通過人數,二階書審對考生影響有限;但今年不少系組通過二階甄試者爆量,若又只看書審,「我很懷疑校系如何以書審成績分出考生高下?」
劉駿豪翻開今年度招生簡章,包括台大機械系、成大化工系、交大電機系、清大資工系、政大經濟系等1、2類組熱門科系,二階只看書審,且占分5成以上(部分科系有規畫「團體面談」,但不計分)。
台灣家長教育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表示,各科系可自主決定招生標準,「但遊戲規則要訂清楚。」申請入學必須朝向規格化、專業化,避免考生競爭淪為文書上的軍備戰;一切公開透明,也不會落人口舌。
{{ $t('FEZ013') }}
{{ $t('FEZ003') }}2019-04-09
{{ $t('FEZ014') }}2019-06-09|
{{ $t('FEZ005') }}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