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2') }}資源整合組|
台灣即將出現完整的原住民教育體系。原民會推出「原住民族學校法」草案,擬成立供三至十八歲學生就讀的「原住民族學校」。原民會文化教育處處長陳坤昇表示,一旦此法通過,希望在五年內,原民十六族都擁有各族的「原住民族學校」,銜接預計三年內成立的原住民大學,打造一套完整的原民教育體系。
目前全台已有近廿所原住民族實驗小學、中學。陳坤昇指出,這些原住民族實驗學校仍屬十二年國教體系,歸教育部管轄,師資也出自傳統師培體系。「原住民族學校」則是獨立學制、主管機關為原民會,師資與學校評鑑方式皆獨立於一般學校之外。
陳坤昇表示,未來原民教育將採雙軌進行,學生可選擇讀十二年國教體制內的原民實驗學校、一般大學的原民專班;也可選擇獨立於漢人教育體系之外的原住民族學校與原住民大學。已成立的原住民實驗學校也可選擇轉型為原住民族學校。
根據「原住民族學校法」草案,原住民族學校是以原住民族知識及生活哲學觀為主體,具獨立學制之學校。師資由原民會負責培育,原民會得委託大專校院辦理原住民族學校師資培育中心。原住民族學校教師資格檢定、聘任、待遇、退休等各種權利義務,由原民會另以法律定之。但一般學校教師轉任原民學校,其服務年資得合併採計。
此外,原住民族學校採免試及免學費入學,由學生依其性向、興趣及能力自願入學。學校亦向非原民學生開放,但保障原民學生的入學優先權。
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執行長陳旻園分析,過去家長讓孩子就讀原民實驗國小、國中,會擔心無法銜接高中、大學的漢人教育。如今有一套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完整原民教育,解決銜接問題,對建構原民教育意義深遠。
紐西蘭原住民毛利人,已建構一套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完整毛利教育體系。陳旻園指出,從紐西蘭的經驗來看,如何讓接受完整原民教育的學生,進入以漢人為中心的就業市場和經濟體系,是一大挑戰,原民課綱和教材的設計將是重點。陳坤昇表示,原住民族學校的教育將會融合原漢的智慧和優點,學生應當更具競爭力。
{{ $t('FEZ013') }}
{{ $t('FEZ003') }}2018-11-23
{{ $t('FEZ014') }}2019-02-23|
{{ $t('FEZ005') }}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