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2') }}資源整合組|
台灣近視盛行率居高不下,加上3C產品當道,「近視海嘯」成為嚴重國安問題。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表示,研究證實,學童有充足的戶外活動可預防近視,但學生下課時間常被剝奪,呼籲學校讓學生好好下課,每天累積戶外活動120分鐘,保持視力才能更有競爭力。
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舉辦「近視高峰會議」。眼科醫學會理事長、台北榮總眼科部主任劉瑞玲指出,我國近視盛行率,從小一學生的20%隨年紀增加,到大學已有高達90%的近視率,等於九成的新生代人口都有近視。
高雄長庚醫院眼科系主任吳佩昌說,近視是不可逆的眼球澎大及眼軸拉長的眼病變。近視發病年紀愈小,近視度數增加愈快,若沒監控度數變化,短時間可能超過五百度,成為高度近視。
劉瑞玲表示,高度近視併發症治療效果有限,嚴重恐致失明,已是我國失明原因第一位,所以預防6到17歲的學子近視,是一項重要任務。吳佩昌建議,要把近視當作「糖尿病」等慢性病,隨時監控度數變化,降低併發症發生。
智慧型手機問世後,有家長會讓孩子玩手機。吳佩昌說,近視防治角度,給孩子手機就像給孩子古柯鹼,成癮會破壞視力健康。此時他總羨慕中國大陸,領導人站出來說「近視不能影響國安」,網路遊戲不是下架就是限制遊戲時間。
吳佩昌認為,近視應正名為「眼球澎大病」或「澎眼症」,讓民眾更有病識感,而且台灣應該也要有領導人站出來強調近視病問題。「可惜太多人誤以為配戴眼鏡就是在治療,戴上眼鏡就不再在意了。」
研究證實,戶外活動讓眼睛接受明亮光線,可讓視網膜產生較多的多巴胺,抑制眼球增長,達到預防近視效果。吳佩昌曾推動「下課教室淨空戶外活動」計畫,鼓勵學童每天白天從事戶外活動達120分鐘,一年後延緩3成近視變化。
但開業眼科診所院長詹建發說,他到校園演講仍常有學生說「老師說下課不能出去」,剝奪下課原因千百種。中山大學副教授羅凱暘解釋,有人認為「戶外120」阻礙學生讀書或閱讀時間,但視力愈健康,才愈有學習力及競爭力。
羅凱暘認為,民眾很相信專業醫師,建議醫師要走進視力不良率的學校進行衛教。高雄竹後國小校長陳慶盛也說,最重要的是老師觀念要改,學校也應規畫動態區場域及獎勵措施,才能吸引孩子愛上戶外活動,走出教室保護視力。
{{ $t('FEZ013') }}
{{ $t('FEZ003') }}2018-11-21
{{ $t('FEZ014') }}2019-02-21|
{{ $t('FEZ005') }}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