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2') }}資源整合組|
2018-09-26 15:27聯合新聞網 陳韻婷/報導
《親子天下》今天舉辦年度國際教育論壇,在上午場的演講中,邀請到均一平台教育基金董事長呂冠緯、矽谷學校基金執行長布萊恩.葛林柏(Brian Greenberg)、美國灣區願景教育非營利組織執行長吉雅.張(Gia Truong)以及PaGamO / BoniO Inc. 執行長葉丙成參與對談,討論如何培養創新教育人才。
「世界變化速度越來越快,這個世代的孩子未來面臨的挑戰是過去歷史沒有出現過的,」對於培養教育創新人才的重要性,葉丙成表示隨著世界變化速度的加快,以及新挑戰的出現,因此有必要培養孩子創新的能力。
他提到,過去的學習方式是讓孩子在有限的範圍內,彼此競爭分數高低,然而這樣的教育模式已經跟不上目前世界的變化。因此目前教育需要有創新能力的人才來推動教育模式的改變。
「老師要有足夠的論述能力,讓家長相信你的教學對孩子是好的。」談到教育創新領導人應該具備的特質,葉丙成認為說服的能力很重要,老師在教學現場要能夠說服學生投入課程,並且老師必須具備足夠抗壓性,能夠承受來自家長的壓力,說服他們這樣的教學方式可行。
除了論述能力,葉丙成也說老師橫向連結的能力很重要,老師是否能夠凝聚社群來為議題發聲,以及募集足夠資源,才能達成改變的契機。「教得好的老師很多,但老師必須要具備組織能力才有辦法成為領導者,」他說。
葉丙成提到,雖然很多老師嘗試創新,卻很難跨出第一步,他認為在師資培育上,「帶著做」是最好的方式。透過師徒制,培育具備創新教學能力的老師。
「我們怎麼看待失敗很重要,如果我們想培養具備創新的學生,我們的環境跟老師也必須具備這樣的特質。」他說只要是創新必定會有失敗,因此教育環境要能夠提供老師一個安全的氛圍,鼓勵老師改變,創新才有可能成功。
吉雅.張則認為,相信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很重要,因為教育創新者所要改變的是長久以來的傳統教育方式。葛林柏表示,他體認到台灣與美國教育文化之間的差異,但他也認為只要有少數老師願意開始嘗試,就會有改變的可能性。「所有好的改變都是從小的一步開始,」他說。
{{ $t('FEZ013') }}
{{ $t('FEZ003') }}2018-09-27
{{ $t('FEZ014') }}2018-12-27|
{{ $t('FEZ005') }}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