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2') }}資源整合組|
12年國教新課綱強調核心素養,體育課程則要達到身體素養。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教授林靜萍指出,身體素養其實跟核心素養的概念接近,屬於身體、心理的整合概念,培養學生具有動機、自信、身體能力和知識價值等。體育課程著重戰術戰略、團隊合作、理解式的教學模式。
陳政智說,上體育課有時需要很多器材,但並不是每所學校都有這麼多器材,他想到用小時候玩的沙包,設計出「翻轉吧,沙包!創意體適能」課程,透過活動增進學生的協調能力及核心肌群。
陳政智說,他先讓學生兩人一組,利用沙包的丟擲、抓舉,訓練學生的手眼、身體協調性,從一顆、兩顆到四顆沙包,慢慢進階。有基礎能力後,再加入聲音、視覺等元素。例如,學生背對組員,當組員喊「turn red」時,轉過身的人,就要抓紅色的沙包。
陳政智指出,年初平昌冬季奧運很夯,他擷取冬奧運動項目「冰壺」擲準的元素,結合多元智能,重視團隊合作,希望提升學生團隊意識及討論、解決問題的能力。
他說,有些孩子的運動能力不太好,上傳統體育課意興闌珊,但在這堂課中,尤其是最後一堂課「沙包冰壺的多元智能團體合作賽」,結合體能和智力解答,「真的全班都動起來了」。
新竹縣光明國小體育教師侯彥廷,善用生活物品作為替代性的冬季奧運比賽器材,「讓學生在體育課也能玩冬奧的項目」,則獲12年國教優質體育教材甄選優等。
侯彥廷說,冬奧比賽的器材,在台灣不易取得,因此萌生設計替代器材帶入學校體育課程。他利用水管棍及甜甜圈飛盤取代傳統的曲棍球,在活動導入帶球及攻防,讓學生從中了解冰上曲棍球;用自製的輪胎取代冰壺器材,透過故事的導入,讓學生融入情境對抗外星人,「孩子覺得新鮮,上課很投入」,也符合12年國教課綱中的「國際理解」。
{{ $t('FEZ013') }}
{{ $t('FEZ003') }}2018-09-25
{{ $t('FEZ014') }}2018-12-25|
{{ $t('FEZ005') }}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