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臺北市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推動本市AI人工智慧教育。臺北市與國立臺灣大學合作辦理AI教師認證,由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曾局長燦金與國立臺灣大學資訊安全技術中心林主任宗男於108年4月25日簽署「臺北市AI人工智慧教育合作備忘錄」,雙方共同發展臺北市AI人工智慧教育,培養本市AI師資。讓臺北市學生深入瞭解AI課程的認知、情意與技能,3領域教學目標,藉以引發學生學習興趣,達到優質學習成效。
教育局與國立臺灣大學合作項目預計包括各項AI人工智慧教育專案、協助學校校長及教師專業發展訓練課程、針對學校推動AI人工智慧教學與學習及針對資訊教師AI人工智慧專業發展等4項目進行規劃。
對於AI師資課程規劃,北一女黃芳蘭老師期待能因應108年課綱加深加廣,學習資料探勘及機器語言,以增進資訊專題研究及課程設計能力,而永春高中陳政宏老師期許藉由這類教師專業發展訓練課程,銜接實際教學,另中正高中莊孟蓉教師表示希望課程可結合機器人語言及視覺辨識系統,以利日後相關競賽選手培訓。
中正高中預計於108學年施行校內AI課程將以邏輯思維、原理扎根及技術應用3個層次,第一層舖底技術層面,包括基礎的計算知識和關鍵的人工智慧技術。第二層探索AI的應用,教導學生考慮技術的使用、技術應用的好處以及可能出現的技術偏見或道德問題。第三層綜整課程,深入瞭解特定的AI應用程式,以探討AI如何發揮作用。
永春高中於108年4月份開設AI 科技學程班招收全市高中職學生,「AI科普認知」、「機器學習在人工智慧」、「機器辨識之基礎理論及應用智慧感測器認知與製作」、「AI @ Python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應用」、「實作AI Line聊天機器人」及「成果發表」等系列課程計6堂,一開設就班班爆滿,截至目前開設2班共60人參與。
本市資訊教育推動於國中小階段注重學生運算思維與培養程式能力,學生將學習如何拆解與解決問題,於課程中使用AI教具並配合生活情境,使學生體驗AI於生活實境上的應用。高中職階段,學生將於生活情境中自行辨識問題,並進行演算法、基礎AI及影音辨識知識,除為高等教育中學習AI人工智慧作準備之外,並與臺灣大學一同致力於提升臺北市AI人工智慧教育及相關領域知能。
本校「數學建模」團隊兵分二路,於108年4月26、27日至香港參加2019年第五屆國際數學建模挑戰賽(IM2C)中華區賽,其中高二王翌臣、張媛婷、李岱穎,高一朱庭萱4人團隊以「手機定向加速度計之校準」於中華賽中得到「特等獎」;高二程意棠、賴迎曦、任翊瑄及林郁萱4人團隊以「空氣汙染源的定位」於中華賽中得到「一等獎」,再以「地球的人口承載能力」於國際賽中得到「特等獎」。繼2018年參加第四屆IM2C,榮獲全球前五名一等獎後,今年又再度代表臺灣取得進入全球複賽的資格。
在「手機定向加速度計之校準」中,為了處理上萬筆數據,學生先從一維空間著手,推論至二維空間,最後進入三維空間校正系統,找到偏差的加速度計之讀數與其位置關係。更值得一提的是,她們利用三元一次聯立方程式,藉以降低誤差值,並順利回推真實值。
在「地球的人口承載能力」中,同學們先思考以”人的需求與供給”為出發點,從全世界的數據推演自己生存的環境,以糧食、用水以及土地三者為出發點,觀測人口消長與這三者的關係。進而針對自己所做出的模型,提出最佳政策,來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並有效及妥善使用地球的資源。
特別感謝本校數學科林淑娥、李昌澤、林世哲、洪瑞英、吳汀菱老師5人團隊,以及物理科張廣億老師等6位師長犧牲假日,全心地陪伴與指導,經過無數次的課後留校,常常討論至深夜完成一個段落才回家,尤其是假日模擬練習,出國前針對口頭報告及答辯,反覆練習,並沙盤推演模擬教授可能詢問的問題。數次參賽時間在連續假期或期中考前一週,師生們都無怨無悔地投入比賽。
中山女高數學建模團隊這段追求真、善、美的旅程,給予本校師生極大的肯定與鼓勵。一路走來面臨到學生的來源、比賽經費匱乏、資訊收集不易等問題,之後透過參賽與國內外隊伍交流,慢慢找到適合純女校且為普通班學生的訓練方法。同學們從初始的不知所措,到發現問題,擬定方向,收集並整理資料,利用高中所學的數學能力,建立數學模型,並能用學生的語言去闡述自己的理念與做法,探索和解決現實世界的重要議題,期待使臺灣學子的數學能力與解決問題的創意在國際舞臺上發光發熱。
中山女高數學建模團隊歷年來參賽與得獎紀錄
- 2019香港國際數學建模競賽(IM2C)中華賽一等獎、特等獎;國際賽特等獎
- 2018第四屆國際數學建模挑戰賽全球一等獎
- 2018香港國際數學建模競賽(IM2C)中華賽一等獎、國際賽特等獎
- 2017香港國際數學建模競賽(IM2C)中華賽特等獎、國際賽入圍獎
- 2016香港國際數學建模競賽(IM2C)國際賽入圍獎
- 2008、2012、2014、2016年新加坡國際數學建模競賽(SIMC)
- 第12屆全國中等學校數學建模競賽銀牌獎
- 第14屆全國中等學校數學建模競賽金牌獎、銀牌獎
- 第15屆全國中等學校數學建模競賽佳作
- 第16屆全國中等學校數學建模競賽銀牌獎
- 第17屆全國中等學校數學建模競賽銅牌獎
- 成功大學數學系2019年第二屆數學建模黑客松營隊一等獎
- 數學及應用科學小論文比賽
左圖:左起 程意棠、賴迎曦、任翊瑄及林郁萱4人
團隊以「空氣汙染源的定位」於中華賽中得到「一等獎」,再以「地球的人口承載能力」於國際賽中得到「特等獎」
右圖:中山女高林淑娥老師帶領高二王翌臣、張媛婷、李岱穎及高一朱庭萱4人團隊以
「手機定向加速度計之校準」於中華賽中得到「特等獎」 臺灣即將要把AI課程納入正式課綱,臺北市教育局率先於4月12日與臺灣大學正式簽約作AI師資培訓啟動臺北市的AI科技課程;永春高中於5月4日(六)率先開課「臺北市AI 科技學程班」,預計招生30位,雖然入班設有成績規定,但開放報名後2天就額滿,目前還有60幾人在候補中,教育局曾燦金局長支持說希望能再多開1、2班。
永春校長張云棻表示,該校於106年成立臺北市的「3R(AR擴增實境、VR虛擬實境、MR混合實境)教學基地」,今年改制為「3A(AI人工智慧、ADAS先進駕駛輔助智慧機械、AR/VR擴增和虛擬實境)教學基地」。從五月4日起「臺北市AI科技學程班」開課後,在6周課程中教授學生認識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智慧感測器,並實做AI LINE聊天機器人。
該班招收全市有興趣學習相關主題的高中職學生,學習以手腦結合、重視生活運用、與學生未來生涯素養接軌,讓高中學生能透過AI科技學程,短時間內理解AI科技科普概念,並能夠充實升大學所需要的學習歷程檔案,第一堂課由台灣微課程發展協會盧育群教授理事長授課。
近年我國各產業企業急迫需求招募 AI 專長之人才。舉凡半導體產業、消費電子製造業、設備製造業、精密機械業、機器人產業、資通產業、電腦製造業、軟體服務業、資訊服務業、數位內容產業、電信產業、生醫產業、紡紗業、塑化業、銀行業、保險業、財團法人等。根據人力銀行資訊科技統計,我國 AI 人才缺口粗估高達 6000 人,目前我國中學階段培育 AI 科技認知專長課程尚於啟蒙階段,因此期盼永春高中此次開設「臺北市AI 科技學程」專班能透過正式學習授予官方認證。
參加此班學習最大的好處,除了學習邏輯思維、AI構建概念並可實現中學階段所學加深與加廣知識外,也可以透過AI課程製作專屬自己的學習歷程,產出升學及個人職志相關科系個人作品,而對於參與課程並通過檢測與作品發表,合格學生發予臺北市教育局課程證照認證;「臺北市AI 科技學程」第2梯次暑期班招生預計於5月中開放報名,若需洽詢,請電洽:(02)27272983轉282李巧柔老師。
臺北市教育局為增進本市學生雙語能力及生涯發展的多元性,推動多元國際文憑課程,並因應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正式於108學年度實施,就國際文憑各項課程的核心精神與十二年國教課綱課程元素相契合,爰提供本市教師有更多師資培訓的機會,教育局特別與澳洲辦事處合作,於108年4月22日(星期一)假本市成功高級中學辦理高中國際文憑數學公開課研習,並邀請國際著名之澳洲高中數學老師Eddie Woo進行示範教學,並與本市教師共同說課及議課。
教育局為落實國際教育政策,持續增強青年「邁向世界的力量」,自去(107)年起率全國之先推動臺美雙聯學制及高中國際文憑課程全球實驗班後,預計從今(108)年9月起開辦英國國際預科課程(International Fundation Year, IFY),培養本市高中生進入英國體系大學所需的資格及技能。本市除由中正高中、育成高中及南港高中三校開設IFY商業模組課程外,成功高中也將籌備開設IFY工程模組課程。成功高中為配合IFY工程模組數學課程發展,並結合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之素養及跨域教學辦理此次公開課,藉由Eddie Woo老師素養導向的教學,同時與本市教師一起進行教學對話回饋,實踐以學生學習為中心之課堂教學觀察與專業回饋,深化素養型教學專業的可能性。
此次課程以「數學向量的應用」為主題,授課班級為成功高中二年級學生,並採全英語授課,Eddie Woo老師分享如何善用科技輔具進行探究引導式教學。透過本次公開課研習,除借鏡澳洲高中數學課程實踐經驗外,更進一步啟發本市教師多元教學模式、建置教師跨境夥伴關係及發展跨域備課社群,精進本市教師全英文教學及課程設計之能力。
Eddie Woo 於2018年獲選為全球十大教師之一,目前擔任雪梨櫻桃小溪技術高中數學老師,也是澳洲新南威爾斯州教育部數學技能成長計畫的負責人,同時也是雪梨大學的教育大使,他在Youtube 頻道的 Wootube上傳的數學教學影片有多人訂閱與點擊,在數學教學上投入的創意與熱情, 影響了全澳洲及全球許多的學生及教師。
教育局表示,因應全球化潮流,國際教育的創新與推動係臺北市的重要教育政策,期透過國際多面向議題的師生互動與教學分享,建構本市學生適應未來生活所需具備的競爭條件與必備能力。
圖1 Eddie Woo進行「數學向量的應用」教學示範
圖2 Eddie Woo進行「數學向量的應用」分組討論
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新聞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