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4/16)
一○八新課綱即將正式上路,大學考招制度跟著連動。考招新制度以「適性揚才」為主要目標,學測調整為「選考制」,「學習歷程檔案」取代原有的備審資料,繁星與個人申請時間也將延後。制度變動之大,已引起家長、學生、學校的關心與焦慮。
考招新制實施後,甄選入學仍是大學入學的主流管道。大學採用甄選入學以來,不時傳出「甄選入學不利於弱勢、考試分發最公平」的聲音,甚至於許多家長建議廢除甄選制度,恢復聯考,讓入學能夠更臻公平。
最近大學招聯會整理歷年數據發現,弱勢學生最弱的是考試成績,其中考試成績較差的,都是需要較多補習,或課後需要投入額外資源補強的學科。如果依照考試分數高低選填志願入學,弱勢學生更是居於劣勢。
「選考制」實施後,各校科系入學指標將不再使用五科總級分,考生可依個人專長與興趣準備考試,除可減低考試的壓力,弱勢學生也可放棄自己沒興趣或不專長的考科,有利於提升入學優勢。但問題是,各校科系採計的考科不一,相同性質的科系卻採計不同考科,學生如何選考又是個難題,顯然考試的公平性並未因「選考制」而解決,考試分勝負問題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