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4/12)
今年是四一○教改二十五周年,針對國教行動聯盟抨擊教改「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亂象,教育部回應,相對於過去課綱僅關注主流學生,八月上路的一○八課綱要讓學生成為學習主體,關照各種不同及少數群體,建構適合他們學習發展的課綱。
教育部的回應雖再次明確宣示一○八課綱「適性揚才,多元發展」的理念,但問題是教育部是否有排除萬難實踐理想的決心?過去一年,從各縣市教育局處、國高中校長和基層教師,已多次公開反映的師資不足問題,再過四個月不到,新課綱就要上路,問題依舊沒有解決,也迫使教師團體不得不在日前尋求立委聲援。
對此,教育部表示,因應一○八課綱新增多元選修課程,國立高中得增聘兩千名教師,每年增加十六億元財政負擔,還需籌措財源;六都的市立高中,也因政府財務吃緊,至今仍不敢承諾增設員額。
從去年到現在,教師不足問題遲遲無法解決,學校要如何規畫並增設多元選修課程,落實每個學生都能適性發展?
然而,迫切需要用來增聘教師的經費,真的難以籌措嗎?財政部過去兩年稅收超徵數百億元,蔡英文總統曾在元旦談話,指示行政院妥善規畫,讓民眾分享經濟紅利,因被輿論抨擊而緊急喊停。教育部何不大膽建議行政院,把這筆超徵稅收用在新課綱的燃眉之急。